你的瀏覽器禁用了JavaScript, 請開啟后刷新瀏覽器獲得更好的體驗!
輸入關鍵字進行搜索
搜索:
沒有找到相關結果
天生 - - -
贊同來自: 簡樸 、Seven
匿名用戶
贊同來自:
瓶子
簡樸 -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Seven - 能夠巋然不動,堅持正見,度過難關的人是不多的
東曉 - 窮,是因為沒有野心
醉大俠 - 最近有點忙,生活有點煩
參與討論請先登錄或注冊
徐徐徐徐
8 個回復
天生 - - -
贊同來自: 簡樸 、Seven
缺乏原創。 正因為追求速度快,網絡媒體大部分在跟蹤傳統媒體的原創。沒有真正的原創,對新聞價值的磨練是個很大的損失。
淺、短、不深。某主編對編輯有個要求,出去采訪不一定要寫很深很長的文章,你要迅速抓住某觀點寫文章,并用5個顯眼的標題標出來。要求人像機器人一樣,一個觀點陪一篇文章,快速,但沒有深度。
離一線遠。 大家都是坐辦公室,復制加粘貼,偶爾有事打個電話采訪下。沒有面對面采訪,很多新聞元素都丟掉了。
流水線作業 大多數網絡媒體是工業媒體,網絡編輯、記者不自由,少創意。記者其實應該是個自由的職業,因為要接觸生活,新聞在哪里,你就在哪里不應該在辦公室。網絡編輯就是在辦公室。
追求點擊率,格調下降。 網絡站現在衡量新聞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點擊率,因此大部分追逐PV、追逐瀏覽量,導致很多垃圾信息。導致很多垃圾信息、只是吸引眼球的東西在泛濫,而深度的東西往往未必能吸引眼球。這導致網站的品味越來越低,作為網絡編輯,個人思想也就逐漸消失。
普通網絡編輯的可替代性。復制粘貼被機器替代的可能性非常大,網絡編輯的標準模式是找文章,復制,發布,需要把標題改改、關鍵詞提一下、分類、放到相應的位置,等等,但這些完全可以被機器實現。機器能做的事情,還要人來干嘛?傳統網絡編輯干的活會越來越多的被機器替代,這是一個趨勢。
有一部分網站的流量、編輯是由產品驅動的。打個比方,QQ.com的新聞瀏覽量提升很快,因為有客戶端彈窗。這導致無論做的好還是壞,流量都在漲,給編輯造成一種錯覺。產品太強,導致編輯失去方向。這類的網站還有很多,編輯容易暈菜,你這樣工作3年以上你基本就暈了。網編的現狀
作為網編,做的有3部分:復制粘貼、專題加工追蹤、原創策劃。第一部分的時間最多,這是現狀,但是我相信很快會掉個個兒。你應該用最少的精力去做轉載工作,多一點時間去做專題、加工、跟蹤,能使你的網站區別于競爭對;最多的時間用于原創和策劃方面,這是網站的真正生命你。
雖然網編相對于紙媒不好的地方很多,但確實也有很多好的地方。網編懂的網絡,是網編的優勢之一,對于網編的優勢,我總結了4點:
1. 網絡的數據庫概念。 傳統媒體沒有這個概念,無法滿足種種需求。汽車、手機、股票、財報,都是與數據有關。
2. 互動。打個比方,比如你們四大媒體想罵中國足球,網媒可以投票,紙媒只能自己罵。網民10個里面有9個說確實是差,這是民意,但紙媒沒有辦法體現。再比如,失戀了怎么辦?傳統媒體只能寫一堆東西登出來,而在網上你起個話題,會有很多人、很多哀怨的人講自己的故事,這個力量很大。
3. 產品化。 實際上如果把網媒定義為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話,搜索引擎也是網絡媒體。搜索引擎是一個產品,新聞也是一個產品。一個產品做好后,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己運轉,不需要你天天去搗鼓他。搜索引擎設計好了,你不需要太多的東西去維持。
4. 版面和欄目。 傳統媒體的版面是非常有限的,你很難把一個欄目作為自留地。網絡上的空間是無限的。到處都是大家的自留地,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開辟新的欄目去維持,這能使你有個固定的方向去努力。
所以,如果你確實對媒體很有興趣,就可以去拼命采訪、寫作,接觸一線,甚至可以到傳統媒體去磨練。如果只想養老,那就踏實地干好復制粘貼。你要想進入主流,想闖一把,建議你及早轉型做產品,馬化騰、李彥宏干的方式是什么?就是產品驅動,如果你有野心就去做產品。
匿名用戶
贊同來自:
但歸根結底,決定命運的是你自己,不是你的職業。
瓶子
贊同來自:
我們公司的小編是這樣描述自己的:一頭栽進互聯網,自稱小編在word文檔和編輯器中耕耘,但30歲、40歲,我還能自稱或被稱小編而毫無芥蒂嗎?不,一定不能,請不要叫我小編,我要做神圣的內容產品經理。
其實網編可以轉行有很多選擇的,產品,前端,抑或運營都可行
?
簡樸 -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贊同來自:
Seven - 能夠巋然不動,堅持正見,度過難關的人是不多的
贊同來自:
本來我以為自己會一直做編輯方面的工作,因為我比較喜歡文字積累的感覺,后來我發現我對文章中蘊含的seo規則更感興趣,就一直堅持下來了,差不多五年時間了。
東曉 - 窮,是因為沒有野心
贊同來自:
匿名用戶
贊同來自:
醉大俠 - 最近有點忙,生活有點煩
贊同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