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瀏覽器禁用了JavaScript, 請開啟后刷新瀏覽器獲得更好的體驗!
輸入關鍵字進行搜索
搜索:
沒有找到相關結果
匿名用戶
贊同來自: 錐生零 、英扎吉 、冰妖
Brent - 病得不輕的神經病一個
贊同來自: goingforever
goingforever
贊同來自:
黑色羽翼 - 愛情埋在心靈深處,并不是住在雙唇之間。
參與討論請先登錄或注冊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4 個回復
匿名用戶
贊同來自: 錐生零 、英扎吉 、冰妖
在移動互聯網產品碾壓式超越的同時,如何不被影響,清晰的給PC端產品進行合理的定位,有效的抓住使用、適合、偏愛PC的用戶的心智模型,為這些人提供更好的服務與支持。這種定位是給PC端產品找一個適合的位置,而不是去盲目的爭搶移動端資源。
要想進行合理的定位,首先要對比PC端和移動端產品的區別,找到PC端的優勢,或是找到在PC端劣勢基礎上仍使用PC的這些用戶的核心價值。
一、成本區別
成本區別是外在因素,幾乎是在短時期內不可跨越的障礙,但是在這些障礙下仍存在的機會是我們要抓住的機會,如何利用好這些機會,將其發揮至極致,是PC需要長期摸索前進的一項目標。
空間成本
PC端:PC端設備可移動性差,即便是筆記本也需要找到一個地方放置使用,而且受有線網絡限制,一般情況下會固定在一個或幾個地方使用,有線網絡相對穩定。
移動端:手機可隨身攜帶,不受空間限制,而且只要基站覆蓋的地方都能上網,但是網絡相對不穩定。
不受空間限制的用戶可能是行動軌跡在一定距離以內的辦公人員、居家成員或其他有特定需求的人。辦公人員主要精力在辦公上,在瀏覽其他產品時時間相對碎片化、目的性強。居家成員時間相對充沛,隨意性大。目前看來,受空間局限使用PC的用戶群體還很多,PC設備還存在不可取代的價值。
時間成本
PC端:PC設備自身就存在時間成本——開關機的成本,使用PC前,你要走到電腦前坐下打開電腦,使用完成之后還要等待關機后離開,這就導致使用電腦就像要開始一項任務一樣,有一定的訴求和心理準備。
移動端:手機一般24小時待機,隨時拿出都可以使用,使用時間相對碎片化。
雖然PC的時間成本高,但是對于能接受這種成本的用戶,可能PC對他們的生產價值更高,也可能是想在產品中得到更大的回報。
購買成本
PC端:PC端設備普遍在3000元以上,如果性能好點可能要更高。但是,由于現在PC操作系統性能的提高,以及應用軟件越來越追求效率和速度,對PC設備的性能的要求逐漸降低,使得PC的更換頻率逐漸下降。
移動端:手機的價格在幾百到幾千不等,購買的門檻低,而且屬于通訊設備,硬件更新速度快,使得手機的更換頻率大。
手機已經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聯系方式,普及面廣,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下載成本
PC端:產品資源難查找,沒有統一的下載入口,需要通過瀏覽器或搜索引擎進行查找,下載后安裝卸載過程和時間較長。
移動端:有統一的下載入口,安裝卸載過程簡單,而且大部分APP的下載、安裝、卸載流程都一致。
這是PC上富客戶端產品不可規避的困難,如果有一天PC客戶端產品也能一鍵安裝、一鍵卸載,不用等太久,或者是沒有客戶端,瀏覽器就能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這種成本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選擇成本
PC端:產品內容豐富、邏輯復雜,包括主干流程、分支流程等多任務系統。內容多用戶面臨的選擇就多,選擇多用戶定位就不精準,用戶流失率就大。
移動端:產品邏輯簡單、串行流程、碎片化思路。
在這一點PC端可以借鑒移動端產品的成功經驗,產品內容豐富不代表可以復雜,多分支要分得清主次,且分支不宜過多。
學習成本
很多用戶對PC和手機的使用都不是很熟悉,需要進行學習使用,PC移動成本大,個體大,不適合隨時隨地拿出來進行分享學習,手機更適合扎堆討論、分享。
推廣成本
沒有推廣營銷方面的知識和經驗,但從對產品的推廣用戶觸達情況看,移動端查找產品的入口相對簡單直接,而且,容易分享,用戶觸達率要高一些。
二、用戶區別
用戶是衡量互聯網產品好壞的關鍵指標,包括PV、UV、DAU、留存、同時在線等。個人覺得如何抓住PC端用戶的心智模型,給他們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是PC端產品用戶定位的一個方向,這里強調的是抓住PC端用戶,而不是想要拉著在公交車上用手機的人,告訴他們筆記本電腦有多好用。
用戶特征
PC端:使用電腦作業的工作人員和學生較多,這些人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會利用間歇時間訪問作業以外的產品;使用電腦的居家成員,在時間充沛的前提下,也有可能選擇PC作為交流和娛樂的方式。
移動端:移動端用戶廣泛,男女老少都涉及得到,年齡跨越都大。
之前有數據統計,使用PC的用戶比移動端年齡偏大,但是隨著移動端設備和產品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已經開始接受和使用移動端產品,而且移動端的學習成本要更低一些。
使用場景
PC端:PC設備多為臺式機或筆記本,不方便攜帶,一般在住宅、公司或網吧等固定場所使用。
移動端: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只要基站能夠覆蓋得到,有網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即使沒網絡的地方也可以使用一些單機、不需要上網使用的產品。
用戶主業務
PC端:主要用來辦公、學習和一些大型計算。
移動端:一種不可或缺的通訊方式,多用于打電話、發短信。
從主業務可以看出移動設備的普及量更大一些,對于很多普通用戶來講,有一部手機就可以解決他們大部分問題,這也是電腦的購買率逐漸下降的原因。
用戶觸達
PC端:瀏覽器是PC產品的主要觸達通道。
移動端:下載中心(或是叫做應用商店)是移動端的主要觸達通道,當然網頁鏈接和搜索引擎也是移動端產品觸達的重要通道,只是下載中心更直接一些。
在PC上找一個產品,有目標的情況下大都通過網頁鏈接,無目標的情況下通過搜索引擎,因此PC上做好SEO是提升產品觸達率的有效方式。
用戶體驗
PC端:拋開使用成本和產品設計缺陷來說,PC的屏幕大、內容豐富,可視效果更好一些。
移動端:屏幕小、可承載內容少,可視效果不如PC,這也使得移動端產品設計的更加簡潔、目標明確。
三、產品區別
產品是以用戶需求為前提而誕生的,產品所展示的內容、設計理念以及所傳達的價值觀,直接或間接的決定著產品的總體價值。在思考PC端和移動端產品區別時,卻發現自己對它們的概念是如此的模糊,我不是一個經驗豐富的產品經理,下面這張圖就當作一個起點,以后慢慢研究吧。
交互方式
PC端:從硬件上看,PC端使用鍵盤、鼠標進行交互;從軟件上看,PC能夠呈現更生動絢麗的交互形式。
移動端:通過按鈕、手勢完成交互,交互方式多為點擊、滑動和重力感應,表現形式簡單,但是用戶感知性強。
顯示方式
PC端:屏幕大、內容豐富,可視效果好。
移動端:屏幕小、可承載的內容少,可視效果相對差一些。
每一種區別里都有提到的這一區別,就當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吧^_^。
也是因為PC端可承載的內容多,導致產品在設計時,想給用戶提供更多更豐富的信息,由于用戶一次可以接收的信息是有限的,冗余的信息就會分散用戶的注意力,造成更大的困擾。而且,有時也會利用多余的空間進行推廣或用戶引流,導致產品路徑分支多,一個入口往往有多個終點,每個終點的最終目標還不一致(轉折容易,承上啟下難)。
用戶喜歡移動端產品不僅僅是因為成本低,使用方便,同等條件下,用戶也可能選擇移動端產品,部分原因是移動端產品用起來確實是舒服。手機屏幕小,可以承載的內容少,這也就要求產品在做設計時,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還要仔細推敲揣摩什么樣的信息提供給用戶比較好,怎樣的交互方式更加便捷。
設計方向
PC端:PC多產品設計大多是基于用戶引導的,或者是基于任務引導的。
移動端:移動端產品大多是基于用戶場景的,比如在地鐵上、在餐廳里等不同的場景、用戶有不同的產品需求。
實現方式
PC端:PC端的開發周期長,迭代慢。
移動端:產品的迭代速度快,屬于小步快跑、試錯快改的狀態。
核心價值
PC端:重內容、重交互。
移動端:重目標、重流量。
關于核心價值這塊和同事一起討論過,最終也沒有形成更好的結論,以上說的都不在點上,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核心價值,但是PC端產品長遠的核心價值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
四、總結
怎樣把成本的劣勢轉化成優勢,抓住PC端用戶的心智模型,借鑒手機端的設計理念,為PC端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而搶占PC端用戶市場,是本文不成結論的總結。
其實,在想到PC端產品定位的問題時,腦袋里有一堆雜亂不成體系的觀點,這些觀點沒有理論依據,也沒有數據支持,且不能最終形成可執行的結論,多半都是站不住腳的。因此,在PC端產品的設計和定位方向上,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總結……。
?
補充:有人說希望完善結論,其實結論是受產品、環境、認知很多因素影響的,每個人可能看完都會形成自己的結論,我的結論主要有以下幾點:
成本高,付出多,期望的回報相對就高,這就要考慮給用戶提供成本之上的回報。
事物具有兩面性,成本也一樣,在高成本下仍然使用PC的用戶,他們有著什么用的需求,這種需求可以轉化成產品需求,發揮產品的最大價值。
給PC一個合理的成本、用戶、產品定位,抓住PC用戶的心智模型,提這些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占領PC端市場,不是盲目的去爭搶移動端的資源。
PC端產品設計有著本質的區別,又有著實質的聯系,要理清這些區別,并借鑒移動端成功的之處,給PC端產品設計提供一個方向。
Brent - 病得不輕的神經病一個
贊同來自: goingforever
PC的界面比較手機屏幕大,顯示的內容肯定就多
操作方面
PC的操作是依靠鼠標和鍵盤完成的,非常有精準度和組合性,所以PC端的按鈕可以是簡單的文字
手機端操作還分IOS和安卓,常規操作會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刪除、返回、關閉等
功能流程部分
PC的功能比較多和全,因為性能與展示方式都很方便
移動設備就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縮減和優化(這個從游戲就能看出來)
goingforever
贊同來自:
PC端千萬千萬記得做好柵格化跟自適應,不然會浪費很多人力資源。
PC端移植到移動端,要根據應用場景的不同,在功能上進行刪減,排版也要進行相應的變化。
黑色羽翼 - 愛情埋在心靈深處,并不是住在雙唇之間。
贊同來自:
PC產品基本是坐電腦前占用整塊的時間,移動產品不一樣??赡苁邱R桶上的幾分鐘、坐車的十幾分鐘這類碎片化時間。
2、界面差別
一個大屏幕,一個巴掌大的屏幕。首先設計上就需要注意適配,尤其是安卓,幾千的機型。
內容上巴掌大的屏幕肯定不適合展示所有內容,再加上第1點,用戶幾分鐘的使用時間,對如何更高效展示信息有更高的要求。所以這里有個很大的差別就是PC產品我能一個頁面展示10個功能,移動端我只能展示1個,我該怎么設計?設計思維上有根本的區別。
3、使用習慣的差別
手機不方便輸入,不方便做太深路徑,不方便。。。。不考慮這些,用戶分分鐘棄用你產品。
4、移動端使用場景多變,需要考慮更多意外情況
進電梯沒網/弱網怎么辦,被殺毒軟件清了后臺怎么辦,地鐵太擁擠怎么辦,環境太吵怎么辦,字太小用戶看不到怎么辦。。。。
還有很多一時想不到,寫了再說,場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