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feoiw"><acronym id="feoiw"><u id="feoiw"></u></acronym></s>

<button id="feoiw"><acronym id="feoiw"></acronym></button>
  • <span id="feoiw"></span>

  • <progress id="feoiw"></progress>
  • 翻頁和自動加載哪個用戶體驗更好?

    「分頁」和「自動加載」哪個用戶體驗更好?
    已邀請:
    全王

    全王 - 宇宙我最強

    贊同來自: 悟空

    之前就有思考過這個問題,無論是在web頁面還是手機應用,信息往往無法在一個頁面全部展示,這就需要用到一些可以擴展頁面信息的交互模式:分頁(Pagination)和加載(Continuous Scrolling)。分頁和加載都是非常常見的交互模式,我們每天都會遇到,也正是因為太常見,我們甚至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瀏覽到頁面的底部時,看到分頁就順手點一下,自動加載了就繼續閱讀。但正是這小小的一點,也會帶給用戶很不同的微妙感受。

    分頁
    分頁可以將大篇幅的內容分成小塊,顯示在單獨的連續頁面上,便于用戶理解和查找??梢宰層脩羟宄闹?,自己所要瀏覽的內容到底有多少、已經瀏覽到哪個部分、還剩余多少。分頁可以使用戶對所瀏覽的內容有清楚的預期。

    篇幅較長的文章是一定會用到分頁的。
    一是給用戶內容多少的預期,二是可以給瀏覽者提供一個停頓。如果用戶看一篇文章已經翻了十幾屏,滾動條還是停留在瀏覽器中間靠上的位置,那該多絕望。
    分頁效果.jpg

    再來看看搜索引擎和電商網站,也一定會看到分頁控件。
    分頁控件.jpg

    在搜索或是查看商品列表時,內容的多少根本無法預期,分頁的第一個作用自然還是告訴用戶要瀏覽信息的量。
    第二,分頁可以讓用戶快速的跳過一些不想看的信息,或是快速跳轉到首頁或尾頁,自主的選擇想要瀏覽的內容。第三,分頁非常便于定位和回找,也許在搜索一條裙子時,我已經翻到了第五頁,突然想起第二頁有條好像還不錯,可以直接跳轉快速找到它。

    分頁控件實際上是給網站的內容創造了一個自然的停頓,這個停頓運用得好的話,可以讓產品更有節奏感。但是當用戶瀏覽完一頁的內容時,就必須停下正在進行的閱讀,通過點擊進行跳轉來獲取更多內容。不可否認,這個停頓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斷用戶的思路。在遇到分頁時,用戶很有可能會去思考,是繼續瀏覽呢?還是離開網站呢?所以遇到分頁時,往往會流失一部分用戶。

    連續加載
    連續加載是一個與分頁相反的交互模式,信息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或是停頓。當頁面滾動到底部,新的信息就會被自動加載進來。

    各種社交網絡就特別喜歡用這種控件,用戶不會被打斷,可以順暢的一直瀏覽下去,沉浸其中。
    連續加載.jpg

    但是由于信息是自動加載的,頁面看起來好像沒有結束,很難預測頁面的內容到底有多少。一味的加載會讓用戶產生迷失感:這一頁的內容到底有多少呢?我已經瀏覽了多少內容?我什么時候才能讀完這一頁呢?對于這種沒有停頓的頁面,用戶想要搜尋之前看到過的信息時,也有些困難。但對于這種以休閑娛樂為主社交型的產品來說,使用不打斷用戶信息流的加載方式,還是非常合適的。使用分頁控件時,用戶必須通過點擊才能查看到更多的內容,所以說,信息獲取是用戶主動請求的。而使用連續加載時,新的信息是被自動加載進來,用戶是被動的接受。
    折中的方式
    分頁和加載各有利弊,如今的很多網站也會采取一些折中的方式:分頁加載一起用。
    折中的方式.jpg


    如Quora,會在自動加載4次后出現一個“More”按鈕,在連續的信息流之后,給用戶一個停頓,讓他們去主動的獲取更多信息。

    新浪微博.jpg

    新浪微博也采取了這種折中方式,自動加載兩次后出現分頁。對于大多數用戶,在閑暇時瀏覽微博,加載兩次的內容已經能夠滿足他們,對于需要瀏覽更多信息的用戶,也讓他們知道自己到底瀏覽了多少。

    Google圖片.jpg

    為了使用戶可以快速看到更多圖片,Google圖片搜索也采用連續加載的方式,但在搜索圖片時,用戶也非常需要明確的自己的位置,也很有可能會回去找剛才看到過的圖片,所以Google在同一頁中也會標出頁碼,便于定位和查找。這也是另一種折中的方式。
    職場小二哥

    職場小二哥 - 我是職場搬運工

    贊同來自:

    我比較喜歡分頁。
    自動加載無法感受到接下去的內容還有多少
    自動加載內容多了的時候,顯得頁面過長
    可以根據頁碼記住剛才看到的感興趣的東西在第幾頁,回去找比較方便,但是自動加載的話就有些麻煩
    超級賽亞人

    超級賽亞人 - 越戰越勇

    贊同來自:

    Web產品的話,我個人傾向于自動加載最多3頁,第四頁之后手動翻頁。首先,Web產品不需要過分擔心流量的問題
    其次,若按照上述解決方案,自動加載后產生的信息量一般在9屏左右,用戶在此范圍內根本不會承擔任何心理負擔;當然,翻看到第三頁之后,還能繼續翻看第四頁的用戶,我覺得最多只剩10%
    然后,從用戶的角度,我既然已經將翻到最后一頁,意味著我有想看第二頁內容的需求,那為什么要阻止我達到我目的,截斷我的信息獲取呢??

    目前騰訊微博、新浪微博和Twitter都如此處理。

    App的話,目前timeline上常規呈現的信息量都在30-50條items,所以,自動加載和手動加載(手動加載目前常用的包括按鈕和上拉兩種方式),我作為用戶,其實覺得體驗都一樣的,根本不需要糾結的討論利弊。最后,如果出于做產品的考慮的話,我覺得這個問題收集個體用戶的喜好意義并不大,具體加載的方式最終還是取決于應用場景。不過Web產品用上述解決方案是比較保險的。
    ?
    悟空

    悟空 - 筋斗云

    贊同來自:

    我討厭pinterest無底洞一樣的自動加載,應該讓我知道現在在哪里,還有多久到終點。
    手機平板:自動加載一定數量+然后分頁
    pc:其實我最喜歡的是分頁+鍵盤操作

    參與討論請先登錄注冊

    深夜福利爱爱视频
    <s id="feoiw"><acronym id="feoiw"><u id="feoiw"></u></acronym></s>

    <button id="feoiw"><acronym id="feoiw"></acronym></button>
  • <span id="feoiw"></span>

  • <progress id="feoiw"></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