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瀏覽器禁用了JavaScript, 請開啟后刷新瀏覽器獲得更好的體驗!
輸入關鍵字進行搜索
搜索:
沒有找到相關結果
伍大郎 - 我不是賣燒餅的
贊同來自: 貝爾 、Wings
貝爾
贊同來自: Wings
Wings
贊同來自:
參與討論請先登錄或注冊
先付報酬的工作肯定是干不好的
3 個回復
伍大郎 - 我不是賣燒餅的
贊同來自: 貝爾 、Wings
上面這這幅圖大概表現了銀行的幾級架構。包括了總行?分行?支行?網點,因為一二級分行結構類似,所以省略,另外部門設置和分管關系上也是基本上意思一下,尤其是辦公室、人力、計財、IT這種只要是個公司就有的就沒畫了,崗位上也不去介紹,一是這種崗位沒啥好說的,二是我真不懂。既然問題問的是應屆生的崗位,所以崗位基本上就是在每一層的最下面一行,少數特別牛逼的,能去高級點的地方,那就超出我認知范圍了……不摻和。另外,由于我一直在前臺部門工作中后臺也就了解個大概,提前再說一次,別噴我!
每一層的最下面一行包括:總行各種處的經辦、分行各種組、科、團隊中的經辦、支行客戶經理、網點柜員、客戶經理、大堂經理。接下來一樣一樣說.
總行經辦:與最高層的溝通機會較多,當然寫材料也較多,下派晉升機會多。有的部門只有總行才有(如金融市場部等)能夠最大限度地參與產品的推廣、改進和開發中去,有更多機會將自己的想法、思路融入到產品中去(如流程再造、押品范圍的確認、各種“非標”產品的開發)。做表子是常態,接觸業務復雜,前沿,金額大,視野寬闊(全國甚至全球視野),高度比較高,容易成為專家,完全不存在外部營銷壓力。
但是容易長期從事一個專業……知識面容易變窄,尤其是一畢業就上總行的……這種人希望以后都不會有了,有了也別被我遇到了!
分行經辦:有一定的區域性視野,接觸業務種類較多,金額大小不一,做表子是常態,有一定的外部營銷壓力,公司、投行等直營前臺部門外部營銷壓力巨大……產品創新因行而異,有的行一級分行就有資金池,有的行總行才有,有的一級行權限20億,有的才2億,沒法比,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跟總行沒法比。系統上流程再造基本上就呵呵了。
支行客戶經理:銀行賺錢的最前線,是把上面這些人的美好產品都變成利潤的一群人。這些人需要進行全產品營銷,客戶吃喝拉撒睡,能管上的都管上。大多數時候會分對公有貸、對公無貸、個人有貸、個人無貸四種客戶經理,其實按我的理解都一樣,反正客戶就在那里,做公司的順便把客戶員工的生意也做了,做個人的順便把他們家公司的生意也做了,多好……但是這樣對客戶經理也提出科更高的要求,必須了解各項產品,能夠為客戶設計基本金融服務方案,最好還能對客戶有觸及靈魂的了解(這句是我扯淡的,大家呵呵就是了。)
柜員:基本上一碼事,每天上班早會、數錢、數憑證、開窗、做事、賣保險、賣基金、賣理財、等授權、吃飯、挨罵(包括本人、行長、本人祖宗十八代和行長祖宗十八代)、軋帳、繳錢箱、太好了,一天沒差錯,登記業績、回家……
大堂經理:基本上也是一碼事,上班開門,各種解釋(您這是別的行的卡,跟這兒沒法兒用,取錢得預約各種),挨罵(內容同柜員)、賣保險、基金、理財、與老頭老太太吹水,太好了,一天沒人鬧大堂,登記業績、回家……
咱們再根據銀行一般意義的前中后臺來說一說,這里基本上也就說說各部門是做什么的,至于哪個崗位是做什么的,您自個兒參照部門職能想想。
結算客戶,就是說存錢取錢、轉賬匯款、結匯購匯各種,反正就是不融資的,這些客戶,一般都來柜臺,要說明要辦某某業務,柜員審核資料,需要授權的主管授權,還復雜的國內的就去結算部門,國外的就去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國際部,搞不清楚能不能做的,找合規部咨詢一下,人家說行再做。不然合規部就……
呵呵,下倆差錯,丫扣工資去吧。
要融資的客戶,先找到客戶經理,客戶經理按客戶需求給分類,國內表內的給公司部,國外的給國際部,表外的給投行部,保函、國內證、銀票這種各家行規矩不一,有的給結算有的給公司,中行還有個國內結算部,不過最近中總行把這個部門撤了。跟這三家合計完了,流程走給評估和授信部門,這個部門是全銀行最牛逼的部門,負責判斷這個客戶的風險情況給多少授信、有時候RAROC和EVA也管,項目說斃就斃,跟廣電總局差別不大。當然這個部門也是責任最大的部門,一旦授信部門失守,靠放款前和貸后管理環節
很難彌補過錯。授信審查完以后會提出一系列前提條件(比如說,你這個企業要把其他地方的結算戶銷戶,只保留我這個結算戶,我能搞清楚你的錢怎么來怎么去的售后才準你貸款)和管理要求(這個貸款放下去以后你要怎么管,怎么做,客戶經理要一個禮拜去三次,這個企業銷售歸行要90%,不然收貸各種),超出權限的就去上級行審批,流程一樣。審查完以后,審批部老總或者分行行長就簽批,寫個同意。授信業務就完成了,客戶經理就會按照審批書的內容去落實條件,接下來就是放款環節,放款部門會按照客戶經理提供的資料判斷前提條件和貸款規模是否落實,落實了就發給貸款行行長,他去簽批,客戶經理走放款流程,客戶拿錢,進入貸后管理階段,風險部門開始做事,當然了,陪著玩兒的還是客戶經理……所以說客戶經理慘嘛~~
上面的全部事情,都要記得告訴資金部門,取錢的要有頭寸,放款的要有規模,開票的要有額度,不然都白玩兒……資金部門是調配行內資金管家,錢少了要拆入,錢多了可以拆出,大多數大額業務都要知會資金部門。
總結一下:
在支行層面:客戶經理一要應付客戶,二要應付上面,要學的多,每天活干的晚,還要擔心老板跑路,心操得多當然錢拿的也多。柜員,每天很累,但是基本上今日事今日畢,回家安心睡覺~~
分行層面:中后臺部門一般都設在分行,這些部門的權利大,責任也重,支行不會的業務你們都得會,工資相對較低。但是什么分行投行產品設計,這種職位很少能獲得很大的自由度,戴著鐐銬跳舞,要做好心理準備,而且很可能實際情況并不如你想象中的那樣狂拽酷炫吊炸天……
總行層面:如果能去……你還在等什么?
貝爾
贊同來自: Wings
1、縱向層級型
這是傳統的銀行架構,我國大部分銀行都是這種組織架構,總行—分行—支行的結構,一級管一級,這種類型大家都熟悉,就不多說了,優點是方便管理,覆蓋面廣,缺點是層級多了效率低,業務邊界不明晰。
2、橫向事業部型
國外有些銀行采取這種架構。所謂的事業部,就是將同一邊界下的某一塊業務獨立出來單獨成為一個部門,獨立開展業務,獨立核算。這其實是從制造業延伸出來的概念,比如聯想的PC部門、手機部門等,就是事業部。在事業部內,一般會有完整的營銷、審批、風控、核算機構,屬于該事業部范圍內的業務,都能在事業部內部完成;而事業部與事業部之間是并列關系,管理上互不隸屬,考核上互相獨立,業務上互不交叉。優點是效率高,專業化,缺點是覆蓋面小,落地困難。
3、綜合型
這個所謂的綜合型,其實就是前兩種的合體,一方面,保留總分支行的層級管理架構,進行網點覆蓋和作為業務落地平臺;另一方面,針對某一塊業務,設置事業部。國內這種架構的典型就是民生,既有三十多家一級分行進行網點覆蓋,又設有冶金、交通、能源、地產、石材、文創、現代農業等等事業部,通過金額、客戶規模等要素來劃分分行與事業部之間的業務邊界。上面的是銀行的組織架構,下面我簡單說一下銀行的部門設置。
一般來說,以下幾個部門是所有銀行都會有的,名字可能不盡相同,但職責類似;
前臺:運營管理部,負責傳統銀行業務,柜臺歸它管;運營保障部,負責運營設備的維護,比如ATM維護等等;客戶部(可以根據不同業務邊界分成若干部門,大客戶、中小、小微、個人、三農、銀行卡、私人銀行等等),負責營銷信貸和理財產品;金融市場部,負責開展同業合作業務;
中臺:信貸管理部,負責信貸審查;風險合規部,負責風險把控和合規管理;產品研發部,負責信貸產品、理財產品的設計研發;資產管理部,負責銀行自有資產(含不良資產)的管理;計劃財務部,負責業績考核、頭寸管理等;
后臺:辦公室,負責行政事務;安全保衛部,負責銀行安保;審計稽核部,負責內部審計;科技部,負責內外部科技開發和服務;
以上就是一般銀行的部門配置。至于你在問題里面說到的事業部/分行投資銀行業務研究規劃崗,從名稱上看,應該是負責投行業務的市場調研、發展規劃,供領導決策參考的,不過很奇怪為什么會設在事業部/分行層級,這個職責一般是總行投行部門才有的啊。
Wings
贊同來自:
專業型崗位:計財、合規、貸審、法律、運營、科技等中后臺崗位,工作要求具備一定相關專業知識,有一定難度,工資較上一類崗位略高,較穩定。
市場型崗位:客戶經理,理財經理,大堂經理,產品經理。直接接觸客戶,頭上有指標,工資和業績直接掛鉤,拉差可以天上地下。
管理型崗位:行長、部門負責人、部門內科室負責人。能做到這種崗位的,要么在自己的崗位上摸爬滾打多年,要么含著金鑰匙出生,總之經驗資歷人脈至少得有一項是頂尖的,越多項做到頂尖,位置越高。
?